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非物质我文化遗产彩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建国

长江出西陵峡口至宜昌后,有一块长江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地。这一区域位于宜昌中东部的长江两岸地区,包括宜都市的红花套镇、陆城镇、枝城镇和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的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安福寺镇,被称为是“制陶者的乐园”,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城背溪文化。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宜都市长江边的红花套镇发现了距今7000-8500年新石器早期的城背溪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红色陶衣、黑色陶胎、绳纹的陶器。宜昌彩陶正是在传承数千年制陶文化的基础上,汇聚各地人才的契机中,突然成熟的,代表着宜昌数千年来制陶文化的最高水平。

1941年6月出生的杜建国在1965年进入宜昌彩陶厂,他师从著名制陶师傅刘文厚先生,掌握了扎实的陶器传统烧制技艺。那时,宜昌彩陶厂正经历一个不断突破的时代,精美的彩陶作品往往能让人激动人心。彩陶制作与传统陶器的区别主要在于“釉”。杜建国因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而被厂里安排他去突破粗陶釉面质量提升的瓶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宜昌彩陶的釉色釉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研发的多个釉色在湖北省多次获奖,其中黛釉、结晶釉荣获轻工业部颁发的“金龙腾飞”奖。他参与制作的多件宜昌彩陶作品畅销全国,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北省陶瓷学会会员,因为他在陶瓷技艺上的高深造诣,还曾担任湖北省陶瓷质量巡回检查组副组长,是宜昌乃至湖北省当之无愧的陶艺大师级人物。

杜建国先生是宜昌彩陶技艺的核心传承人,在该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杜建国先生在原宜昌彩陶厂就是技术骨干,掌握着宜昌彩陶从选料、炼泥、制坯、上釉、烧制的完整技艺,并通过研究整理形成完整的文字资料保存。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宜昌彩陶厂的相关资料及照片,如:原彩陶厂厂志和当年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大花瓶的照片。他家里还收藏着宜昌彩陶各类釉色及造型的彩陶作品上百件。他制作的彩陶作品及配制的釉色多次获奖,1982年黛釉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葫芦系列酒瓶获省包装品三等奖,刻瓷瓶获湖北省陶瓷书画装饰优等奖,黛釉、结晶釉获轻工业部“金龙腾飞”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