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宜昌市西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

宜昌“黄杨木雕”是由“浙江三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之一的“黄杨木雕”在宜昌传承演化而来。“黄杨木雕”因所雕刻原料是“千年难长是黄杨”且木质光洁、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的黄杨木而得名。早在宋元时期,浙江乐清一带的艺人用黄杨木雕刻佛像装饰元宵盛会上的龙灯。明清时期,黄杨木雕技艺更加精湛,内容更加完备,风格逐步稳定,成为浙江温州乐清最具盛名的民间文化品牌之一。1979年,浙江省乐清市“郑派黄杨木雕”代表性艺人郑天信把“黄杨木雕”技艺带入宜昌,开厂制作,收徒授艺,并不断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宜昌市民中的影响日盛。

在宜昌流传的“黄杨木雕”要经历选材与设计、打大胚、刻粗坯、修光、修细、抛光、漆或上蜡、配底座成品的工艺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包含了若干小步骤。在修细这一步骤里就包括开脸、鳞片、发须、衣带、甲胄等的雕刻。这些工艺步骤不可混淆。在人物木雕中,五官、发须、衣纹、风带、配饰都要在粗胚中定型,有镂空的须发、风带、手指等容易断裂部位在修细这一步骤中才能定型。“黄杨木雕”有“拼雕”、“群雕”、“镂雕”、“劈雕”、“根雕”等形式,以历史名人、神仙、佛像、动物花草鸟虫等为题材,以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的写实为技法,涌现出龙舟(八仙过海)、凤舟(梁红玉击鼓)、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鲁智深、李时珍、三阳开泰、李白、渔翁等传统题材和裸女、放牧、丰收等具有现代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工艺技术在雕刻界独树一帜。“黄杨木雕”需要许多传统木工和雕刻器具。打粗坯的工具有弓锯、木敲锤、铁锤等;用于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刀,分又可以分为斜刀、三角刀、平刀、圆刀、反口刀、反口刀、翘头刀、针刀等传统刀具,还需要手锯等传统木工器具,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工具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带锯开料下料,手电钻钻孔、喷漆等。

“宜昌黄杨木雕”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了黄杨木雕的基本技法和精髓,是中国木雕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木雕工艺技法多样性的例证;是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承载着黄杨木认知生态知识、民间信仰、民族历史、民间文学、戏曲艺术等诸多优秀文化;是“镂雕”、“劈雕”等高超传统木雕工艺技术的具体体现,展示了艺术的高峰,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及收藏价值。

随着木雕行业工艺的工业化和标准化,传统的木雕产品市场竞争力渐显不足。代表性传承人年龄过大且年轻传承人受生活所迫改行。黄杨木雕原料产地神农架严禁小叶黄杨木运出,传承人找不到足够的优质黄杨木进行雕刻。目前这一项目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


 “黄杨木雕”在宜昌市西陵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伍家岗区区域传承。清代以来,宜昌城区逐步发展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转运港口和商贸城市,在这一背景下,各类雕刻艺人大量流入宜昌。项目所流传的地域面积达206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人。可以说,宜昌为“黄杨木雕”培育了适当的消费市场。

 宜昌也是被英国著名植物学家享利·威尔逊(1876-1930)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地方。1901年,享利·威尔逊在宜昌府下的东湖县、兴山县以及神农架林区采集了包括黄杨木在内的大量园林植物种籽带回英国繁育,大大丰富了西方的园林植物种类。1942年,又有西方植物学家Hatusima来到恩施的巴东县,并重新命名了在宜昌一带分布的黄杨,取名为“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 Hatusima)。宜昌市及其周边的神农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地区,拥有大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地。正是因为如此,“黄杨木雕”在宜昌才有了长期稳定的原料来源。

神农架的小叶黄杨(Buxus iChangensis

Hatusima)是“黄杨木雕”艺人最珍贵的雕刻材料。浙江温州“黄杨木雕”艺人和宜昌市的“黄杨木雕”艺人都对其珍爱有嘉。小叶黄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牛儿苗目黄杨科黄杨属,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以及恩施州。神农架林区独有的黄杨木珍贵品种“珍珠黄杨”更是黄杨木中的极品,珍珠黄杨生长及其缓慢,大材难觅,适合于雕刻的原材料更是稀少。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不少宜昌黄杨种群被淹,目前宜昌黄杨也处在濒危状态。

“黄杨木雕制作技艺”在宜昌市西陵区、开发区、伍家岗区的区域传承。原料市场涉及到宜昌其它县市及周边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消费市场以宜昌为中心,辐射全国。


 一是历史价值。黄杨木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雕刻发展中的独特类别,是中国木雕史上的奇迹。明清时期,“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传播到宜昌地区,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宜昌文化的一张名片。宜昌黄杨木雕在题材上选择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形象,传承和展示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二是艺术价值。宜昌黄杨木雕工艺技法丰富,包括了圆雕、镂雕、浮雕、镶嵌、劈雕、透雕等。又因为黄杨木纹理细腻、光洁坚韧,且历史越久颜色越深越显厚重。黄杨木雕本身也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艺术市场,其中宜昌黄杨木雕也进入这一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三是科学价值。在宜昌黄杨木雕的发展历程中,黄杨木的寻找、选料、晾料,黄杨木雕作品的保存和防护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工匠们对黄杨木的生态认知、木质认知以及所积累的利用和维护知识都是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

 四是文化价值。宜昌黄杨木雕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戏曲、历史、艺术文化,又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发展出以戏曲人物、佛教和道教神仙为主要题材的木雕创作题材体系,具有深厚的中国风格。

 五是经济价值。由于数字科技的兴起及在木雕行业中的运用,与低成本的工业品相比,传统的宜昌黄杨木雕作品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但是,一些珍贵的宜昌黄杨木纯手工雕刻作品则有较好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六是文化交流价值。宜昌黄杨木雕制作技艺来源于浙江温州一带,这一带是我国著名的雕刻技艺的主要传承地。随着核心传承人流入宜昌,也把这门绝技带入宜昌并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成为宜昌人们认可的地方技艺文化。


 代表性作品一



龙舟(八仙过海)。该作品将两个中华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传说故事和广受人民喜欢的吉祥人物相结合,意在表达喜庆、祥和,民族凝聚力。黄杨木雕《龙舟(八仙过海)》尺寸为76*13*37cm,作品选用神农架高山小叶黄杨木,制作时间达三个月。

代表性作品二

凤舟(梁红玉击鼓),获得湖北省工艺美术比赛特等奖。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讲述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抵御抗击金兵的故事,这场由梁红玉领导指挥的战役,她也以卓越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扬天下,为后人所传颂。黄杨木圆雕作品《凤舟(梁红玉击鼓)》尺寸为54*8.5*23cm,选用神农架高山小叶黄杨木,经过精心构思和精心创作将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完美结合,增加了作品的可观赏性,该作品于1981年获得湖北省工艺美术比赛特等奖,作品被湖北省外贸进出口公司收购。

代表性作品二


 三阳开泰,成语,出自《易经》, “三阳”表示阳气逐步超越阴气,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黄杨木圆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34*25*19cm,雕件整体选用神农架高山小叶黄杨木,作品表现寓意吉祥。